紫气C
返回首页 | 学习强国
关键字: | 时间:2025-11-06 00:53 | 人浏览

【答案】中国政治制度史y 过程性评测(18)【参考答案】

判断题:10道,每道1分,总分10
1.在唐朝,皇帝的名号制度更加完备,除了名号之外,生前要加“尊号”,死后要加“谥号”。

2.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民政,“三司”主军政,“枢密院”主财政,彼此不相统属。

3.西汉自武帝时起,开始出现“内朝官”与“外朝官”之分;前者最重要的是尚书,而后者则以宰相为首。

4.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权不断转移,东汉政归尚书,魏晋政归中书省,南北朝政归门下。

5.宦官制度是后宫制度的派生物。

6.南宋时,宰相兼领“枢密使”,则民政、军政、财政等诸权始并于宰相。

7.在唐朝,皇帝的名号制度更加完备,除了名号之外,生前要加“谥号”,死后要加“尊号”。

8.为解决三省运行的不协调,唐高祖设政事堂会议作为议政决策机构,并逐渐变成了正式的宰相机构。

9.皇位的世袭制对政治稳定有重要的作用。

10.宦官在唐以后称太监。

单选题:15道,每道3分,总分45
1.从汉高祖刘邦之后,太子预立制度成为定制。选立皇太子的原则是()。

2.唐代制度规定,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过()会议正式决议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后,方可颁布实施。

3.相权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权力()?

4.明朝造成皇权高度集中的主要原因是()。

5.太子的老师称为()。

6.()在东汉后期实际上已行宰相之权,成为皇帝之下最高执行机构。

7.作为正式机构,宰相出现于什么时期()?

8.西汉内朝官员最重要的是()。

9.皇帝制度的创立者是()。

10.清朝设置管理宦官的机构是()。

11.元朝三省制转变为一省制,中枢机构为()。

12.东汉初年,光武帝鉴于西汉末年权臣专擅,以至于成王莽篡逆之局,故大权独揽,政不任下。他将尚书从少府中独立出来,扩大机构,赋予更大的权力,时称为()。

13.清代继承明代废除宰相的做法,雍正年间,设立了()取代传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承办军国要务。

14.所谓世袭制体现的是皇帝家族对国家权力的独占,()被认为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15.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均设置(),但均为优祟清闲之职,用以尊礼元老功臣,并不参与国政。

多选题:15道,每道3分,总分45多选题:15道,每道3分,总分45
1.汉代出现了()女官以管理后宫,形成女官制度。

2.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掌宰相职权的是三省的长官。三省是指()。

3.魏晋南北朗形成的三省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上的一次重要变化,对以后官僚体制有重大的影响。它标志着()。

4.西汉成帝时的“三公”为()。

5.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顶峰?

6.明朝的司礼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席衙门,它具有哪些权力()?

7.明朝政治制度的最显著特点有三个:()。

8.皇帝建立尊号与谥号的目的是()。

9.隋唐时掌握国家重要权力的机构,即所谓的“三省”是()。

10.皇帝制度的特点有()。

11.明代的宦官领导一个全国性的特务机构,其系统有()。

12.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无法避免宦官乱政的现象?

13.在中国历史上,外戚干政最为严重的是哪些朝代?

14.宋朝宰相制度的特点有()。

15.西汉哀帝时的“三公”为()。

答案有错

上一篇:中国政治制度史y 过程性评测(16)【参考答案】

下一篇:中国政治制度史y 过程性评测(2)【参考答案】

紫气C手机端XML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