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C
返回首页 | 学习强国
关键字: | 时间:2025-11-06 00:55 | 人浏览

【答案】组织行为学y 过程性评测(28)【参考答案】

判断题:15道,每道2分,总分30
1.临时检查卫生、学生抽查考试,都属于固定间隔的强化方式。

2.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惩罚。

3.需要是积极性的本源,环境对积极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强化作用。

4.表彰和奖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批评和惩罚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5.激励的实质就是通过目标导向,使人们出现有利于组织目标的优势动机并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向行动。

6.根据归因理论,把失败归于稳定因素会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归于不稳定因素可以降低工作的积极性。

7.麦克利兰认为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造就高成就需要的人,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要注意发现、培训有成就需要的人。

8.保健因素同工作内容有关,激励因素与工作环境有关。

9.人的需要的主观感受性决定了人们需要要的差别性,也决定了改造人们需要的不可能性。

10.激励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挖掘人的潜能,还可以引导、规范员工的行为。

11.惩罚是指通过不提供个人所期望的结果来减弱某人的行为。

12.根据期望激励理论,增加职工的工资就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13.ERG理论不仅提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挫折—倒退”趋势。

14.需要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原动力。

15.美国的罗伯特·豪斯和迪尔教授提出的综合激励模式对管理者也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即要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必须从内激励入手。

单选题:15道,每道2分,总分30
1.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

2.根据需层次理论,管理者通过让员工参与决策、承担挑战性的工作,可以满足其()。

3.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

4.麦克利兰的研究表明,对主管人员而言,比较强烈的需要是()。

5.()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

6.通过不予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方式是()。

7.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

8.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9.某人对完成某项任务的把握性很大,因此他对干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会()。

10.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11.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2.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员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员工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而受到充分激励的员工的能力可发挥到()。

13.提出期望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14.当一个人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使工作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这种行为反应是()。

15.双因素理论认为()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多选题:10道,每道4分,总分40多选题:10道,每道4分,总分40
1.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主要有()。

2.成就需要理论认为,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人在较高层次上还有()。

3.根据奥德弗的ERG理论,人们共存在三种核心的需要,即:()。

4.激励理论可划分为()三大类。

5.根据综合激励模式,提高内在激励的途径主要有:()。

6.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有()。

7.下列制度中属于采用固定间隔强化方法的有()。

8.在管理中应用强化理论改造行为,一般有()方式。

9.双因素理论认为,下列因素中属于激励因素的有()。

10.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

答案有错

上一篇:组织行为学y 过程性评测(27)【参考答案】

下一篇:2818《电算化会计》理论考核_0047【参考答案】

紫气C手机端XML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