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C
返回首页 | 学习强国
关键字: | 时间:2025-11-06 02:39 | 人浏览

【答案】《咏怀古迹》(其三)的首句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的雄奇壮丽情景,起势很不凡,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料,引起了评论家一

问题描述:

《咏怀古迹》(其三)的首句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的雄奇壮丽情景,起势很不凡,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料,引起了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清人吴瞻泰则在《杜诗提要》中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杨伦《杜诗镜铨》说:“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请结合全诗的主题和中心谈谈你的看法。(参照《唐诗鉴赏辞典》廖仲安之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本诗题为《咏怀古迹》,一“怀”字说明作者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感情的。他当时正“漂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而且素怀报国之志却始终未能得到机会,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触景生情,正好借昭君当年只因“画图省识春风面”而终身远离故土、苦苦思乡的“怨”寄托自己志不得申、漂泊流离的“怨”。所以,杜甫所写的昭君之怨,不是简单的“恨帝始不见遇”的对于爱情的怨恨,更主要的是一个心系汉家、见识不凡的女子对于人生遭挫之后远嫁异域、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恨幽思。胡震亨认为“群山万壑赴荆门”只能用于形容英雄生长的地方,说明他没有体会到昭君怨恨之情的分量;吴瞻泰意识到杜甫要把昭君写得“惊天动地”,杨伦体会到杜甫下笔“郑重”的态度,但也没有把昭君何以能够“惊天动地”、何以值得“郑重”的道理说透。昭君对于人生遭挫的怨、对于远离故土的怨,是千百年来人们共同的感情,而且她虽是一女子,却身行万里、冢留千秋,心与国同在,名随诗长存,为什么不值得用“群山万壑赴荆门”这样壮丽的诗句来郑重地写呢?

答案有错

上一篇:如图所示,将一圆台形装满水的密封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p1';若将容器倒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下一篇:阅读下文,完成1~5题。曰:“……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紫气C手机端XML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