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答案】【1】 ①迟、晚 ②怎么 ③再次、重新 ④等到、到
【2】(1)年少好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3】 年纪大 事务多
【4】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解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暮”:迟、晚。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好”:喜欢。“阳”:太阳。“孤”:谦辞,我。“岂”:难道。“卿”:你。“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3】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的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如可分析“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一句,而吕蒙不愿学的理由可分析“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即可分别得出“年纪大”和“事务多”的答案。
【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好两篇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两文内容,然后分别归纳出两文的中心,看看两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共同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观点点后进行论述。如可从为人要热爱学习、开卷有益、珍惜时间、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作答。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一)译文: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年龄七十岁了,想要(再)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平公说:“哪有作为别人的臣子(的人)戏弄他的君主的呀?”师旷回答:“我哪敢戏弄我的君主呀!我是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如同升起的太阳;壮年时喜欢学习,如同中午的太阳;年老时喜欢学习,如同点燃蜡烛的明亮。点燃蜡烛和在黑暗中行走,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的好啊!”
(二)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