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写“杨花落”“子规啼”的目的是什么?
【2】“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中的“过五溪”用得好,试简析其妙处。
【3】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
【答案】【1】象征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点明特定时令,渲染(“烘托”)暮春环境。
【2】“过五溪”说明被贬之地的荒远、道路的艰难,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被贬遭遇的深切同情。
【3】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抒发了对友人因被贬而远行的忧虑、关怀之情。
【解析】【1】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
【2】考查对诗歌词语的赏析。五溪指湖南西部的雄溪、满溪、潕溪、酉溪、辰溪。龙标县当时是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溪深涧险,“非人迹所履”,突出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3】考查对诗句的品析。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夜郎西。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