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晏子使楚》,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楚王闻之,之(代词:晏子); 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什么)
B. 何坐(坐:犯罪);诣:到(指到长辈那里去)
C. 其实味不同 (其实:它的果实) 谓左右曰(左右:表方位)
D. 今方来(方:将要) 何为者也(为,干什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 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虽能认错,但精于狡辩。
C. 晏子从容自如,绵里藏针,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D.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环境影响成长
【4】最后一句中的“圣人”指“才德极高的人”,晏子的“德”指什么?“才”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述。
【答案】【1】B
【2】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欢偷东西吗。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3】B
【4】德:维护(捍卫)国家尊严。才:他反驳时“避席”以对,显示庄严的态度。引用“橘化为枳”的说法,用类比的方法机智反驳,巧用“得无”等词表达出揣度,疑问的语气,显得委婉,不使楚王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
【解析】选自《晏子春秋》 作者:晏婴 年代:春秋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A项“之”代指的是“晏子将使楚”这件事;C项的“左右”指身边的侍从;D项“为”是“是”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