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C
返回首页 | 学习强国
关键字: | 时间:2025-11-06 03:41 | 人浏览

【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有感

何梦桂①

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③到夜深。

(注释)①宋亡以后,何梦桂为了避免元朝的累次征辟,离开家乡,隐居湖南小西源。此诗乃此时所作。②龙、云:指君臣风云际会。③参差:即排箫,古乐器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暗点“夜坐”。“无声”写夜之静谧,“沉”写漏声沉重,更显深夜静穆,“入”点明风露渗入衣襟,更进一步写夜深久坐。

B. 颔联写周遭的夜景。“洞龙熟睡”暗示南宋政权已不存在,“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

C. 颔联化用诗句。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眷念故国故君和决不屈服于元朝的情怀。

D. 尾联叙写了诗人高楼独坐、望断征鸿、深夜吹箫等行为,同时化用屈原“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的诗意,含蓄表达对故主的思念。

【2】本诗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借“梦”与“剑”来表达情感,两首诗歌借此表达的情感内蕴有何异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B

【2】同:在两首诗歌中,诗人都借“梦”表达了对前尘往事的追忆,以“剑”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异:何诗在悲愤中见绝望,辛词于悲愤中显壮怀。

何诗借“前世梦”“匣中剑”表达自己一身才华于世无济的悲愤,满心抱负无力回天的绝望。辛词借“挑灯看剑”,“梦回”沙场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悲愤中有壮怀。

【解析】

【1】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题中,B项,“颔联……‘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错误,选项对“遗民闲居”中的情态界定不准,这里的“云归岫”既不是隐居的悠闲之情,也没有闲人的聊赖之意,表达的是诗人避世隐居的痛苦。故选B。

【2】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该题把本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进行比较,要求考生分析这两篇中借助“梦”与“剑”所表露出的情感内蕴有何异同,然后找出两篇中包含“梦”和“剑”的句子,结合全篇分析其中的情感。本诗中说“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意思是“闭门读书的生涯变成了前世的梦,深锁匣中的孤剑正象征着我少年时的壮心”,“前尘梦”是对过去读书生活的回顾,“匣中孤剑”是现状,现实是书不能读、剑不能舞,作者直抒胸臆,抒发了不甘现状而又无可奈何的孤寂与愤激之情,结合尾联目断征鸿可知,还有宋朝复兴无望的郁闷悲凉心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意思是“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前一句“挑灯看剑”是现实生活,“剑”代指词人报国的志向,而词人只能醉酒之后挑灯看剑,说明他空有报国志向却无法施展,流露出壮志难酬之感,后一句“梦回连营”是梦境,从对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悲愤之中又含有壮怀。明确了这些内容之后,可以发现两首诗歌中都有对过去生活的回忆,都有壮志难酬之悲愤,但分析两篇中的具体内容可以发现,本诗中最后说“征鸿目断”流露出的是复国无望的绝望,而辛弃疾对早年生活的回顾中更让我们看到词人的壮怀激烈。

理解诗歌的情感,首先要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

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序。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

答案有错

上一篇:判断:班级规章制度是班主任制定的。

下一篇:判断:柏拉图最大的贡献是“产婆术”,其教育思想体现在《雄辩术原理》中。

紫气C手机端XML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