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许多具备了“工匠精神”的企业往往是行业里的奢侈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能够站得住、叫得响、铺得开的中国品牌屈指可数。加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也是中国工匠面临的重要问题。品牌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化性格,每一个品牌自身都承载着一个故事,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因为不熟悉当地法律、政策、文化习俗和消费者的习惯,国外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致使中国品牌的故事很难传达到位。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工匠精神”源远流长。《诗经•卫风•淇奥》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佳句,形象展示了工匠在制作过程中一丝不苟的精神。孙中山将它扩展到近代工业,概括提炼出“精益求精”精神,使萌芽于《诗经》切磋琢磨的工匠精神提升为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许多延续至今仍然兴旺的“老字号”仍在现实中深刻阐释“工匠精神”,比如同仁堂坚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信条。小到器物,大到建筑,一代代匠人手中诞生过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中国古代工匠精益求精的技术精神,不仅仅是创造举世瞩目技术辉煌的意志体现,更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即使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产业工人在生产中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依然举足轻重。拥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能够在制造中不断改进工艺、追求极致,成为整个国家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坚实人才基础。“工匠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爱国”“富强”的倡导最为一致,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可以提高工人群体的社会地位和自我认同,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各行业的敬业精神。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工匠应如何讲好中国品牌故事。
(2)“工匠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对我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具有现实意义。请运用文化与生活中文化作用的知识对此予以说明。
(3)请以“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为主题,设计两句公益广告词。(每句广告词不超过14个字)
【答案】(1)①讲好中国品牌故事,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国品牌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在讲好中国品牌故事的过程中寻找共鸣,增强认同感。
③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积极吸纳当地优秀文化元素,丰富中国品牌内涵。
④讲好中国品牌故事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创造出新的品牌。
(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华传统文化的“工匠精神”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促进我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提供智力支持,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推动劳动者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提升他们的自我认同感,有利于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
(3)示例:用一生创品牌、传万代好手艺。精益求精、爱岗敬业。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拿握能力以及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问要求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工匠应如何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属于做法类题型。此题实际是要求考生回答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如何讲好中国品牌故事,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还要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立足于社会实践创造出新品牌等。
⑵文化的作用,考查调动知识分析阐释问题的能力。设问知识范围限定明确为文化的作用,要求说明“工匠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对我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具有现实意义。解答此题需要根据“工匠精神”的特点和含义来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其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和我国迈向制造业强国产生的具体意义。如“工匠精神”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产业工人在生产中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依然举足轻重,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工匠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爱国”“富强”的倡导最为一致,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
⑶此题是开放式探究题,主题是“发扬光大工匠精神”,具体形式要求是两句公益广告词(每句广告词不超过14个字),要注意“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公益广告词的特点。如用一生创品牌、传万代好手艺;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等。
所以答案是:(1)①讲好中国品牌故事,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国品牌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在讲好中国品牌故事的过程中寻找共鸣,增强认同感。
③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积极吸纳当地优秀文化元素,丰富中国品牌内涵。
④讲好中国品牌故事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创造出新的品牌。
(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华传统文化的“工匠精神”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促进我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提供智力支持,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推动劳动者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提升他们的自我认同感,有利于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
(3)示例:用一生创品牌、传万代好手艺。精益求精、爱岗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