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取3支试管,编号甲、乙、丙;
②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稀释的唾液;
③在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质量分数为2%的淀粉溶液;
④在甲试管中加入lmL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溶液,在乙试管中加入lmL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在丙试管中加入lmL蒸馏水;
⑤将3支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中水浴lOmin;
⑥向3支试管内注入lmL斐林试剂,然后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分析: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⑤中“放入37℃恒温水浴”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期甲、乙、两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际观察时,3支试管都出现相同的颜色变化,分析原因是由于实验操作顺序错误,你认为最合理的操作顺序是①→②→___________。
【答案】pH值 37℃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最高 蓝色 蓝色 砖红色 ④→③→⑤→⑥
【解析】本题考查酶,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实验设计与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的自变量、无关变量和因变量,并进行合理的步骤设计。
(1)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反应液的pH。
(2)该实验中温度为无关变量,步骤⑤中“放入37℃恒温水浴”,可以使酶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同时保证无关变量保持相同,避免无关变量影响实验结果。
(3)唾液淀粉酶在近中性条件下活性最高,酸性或碱性环境均会使酶变性失活,预期甲、乙试管中淀粉不被分解,丙试管中淀粉被分解,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分别是蓝色、蓝色、砖红色。
(4)唾液和淀粉混合后即会发生反应,由于酶具有高效性,3支试管可能都出现砖红色,应先控制反应条件,然后再混合唾液和淀粉,最合理的操作顺序是①→②→④→③→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