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C
返回首页 | 学习强国
关键字: | 时间:2025-11-06 03:51 | 人浏览

【答案】赠从弟(其二)刘桢

赠从弟(其二)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

【1】多么,第一个突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2】本诗以松柏为喻,赞扬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作者坚贞自守的品格,也有风对从弟的劝魑之意。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描写对象的特点能力。注意结合词语原意和语境分析。“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一何”:多么。“风声一何盛”突谷中风的迅疾凶猛,“松枝一何劲”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2】考查诗歌运用的写作手法及对抒发情感的意义。全诗都在写“松”,最后两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中的“本性”可以让读者体会到,它不仅指“松”,更指具有“松”之“本性”的人,即坚强不屈的人。根据诗歌的题目可知,此诗是在勉励从弟做一个像松一样的坚强不屈的人。所以本诗运用象征手法,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答案有错

上一篇:儿童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 )。

下一篇: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

紫气C手机端XML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