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甲所示.在此实验中:
(1)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为了能确定______.直尺的作用主要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_关系;
(2)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填“较亮”或“较暗”)环境进行,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把手指放在B上面,B的烛焰______(选填“会”或“不会”)烫手.
(4)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乙,实验能否成功?说出你的判断和想法:______.
(5)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不准确的是______.
A.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
B.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像和物相距20cm
D.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更有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
【答案】(1)像的位置;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大小;
(2)较暗;2;
(3)不会;
(4)不成功;此时蜡烛A的像与蜡烛B不能重合;
(5)D.
【解析】(1)①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关键点是确定像的位置,反射效果好的镜子不透光,只能看到清晰的像,不能确定像的位置,而反射效果不好的玻璃板能透光,通过看到玻璃板背面的物体与前面的物体的像重合,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②刻度尺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
③实验时用另一只等大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①成像的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成像越清晰.
②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4)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玻璃板如果不竖直,蜡烛A的像与蜡烛B不能重合;
(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1)①该实验之所以采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不仅可以反射光,还可以透光,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②利用刻度尺可方便比较物体与像距离关系;
③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
(2)①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
②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3)B是通过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把手指放在B上面,B的烛焰不会烫手;
(4)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5)A.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说法正确.
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说法正确.
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0cm,所以像和物相距20cm.说法正确.
D.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但是只能看到蜡烛A和蜡烛A的像,而看不到蜡烛B,不能确定像的位置,也不能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所以不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像的位置;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大小;
(2)较暗;2;
(3)不会;
(4)不成功;此时蜡烛A的像与蜡烛B不能重合;
(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