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某中学有两个风格迥异的老师,一个是黄老师,一个是文老师。
开学时,黄老师慈祥地说:“希望大家努力学习,把握学习机会,以优异的成绩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如果高考失利,那也没有关系,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照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学生窃窃私语。文老师在教室前排放着轿车模型,后排放着自行车模型。然后说:“骑自行车,说明他是高考的失败者,开‘大奔’的一定是胜利者。”然后规定:成绩好的坐前面,成绩差的坐在后面。同学们群情激昂。高考揭榜,文老师的班以绝对优势战胜了黄老师的班。
16年后同学会文老师的学生有三个人没有来,一个身为副市长为了确保坐上市长的宝座,买凶杀人;一个因窃取另一家公司的技术机密进了监狱;还有一个为了开大奔,东奔西突,没有成功,住进了精神病院。黄老师的学生有两个人没有来,一个是刚正不阿的大记者,因为曝光黑社会团伙,以身殉职;一个被德国一家自行车公司高薪聘请。
上述两位老师的做法,你更认同哪一个?请拟三条理由加以分析。
【答案】我更认同黄老师的做法。(认同文老师言之成理亦可。)
①教育理念上,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要德才兼备,“精致利己主义者”是教育失败。黄老师德育、智育并重。文老师只重视高考成绩,教育理念偏颇。
②教育目标上,平凡的岗位亦有伟大的成绩,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黄老师肯定平凡岗位的价值,认同学生做个普通人。文老师鄙视平凡,只以“大奔”论英雄。
③教育方法上,鼓励竞争可以,但不能不择手段。黄老师注重道德教育,以“做对祖国有用的人才”来激励学生,学生“窃窃私语”。文老师采取物质刺激,按成绩排座位,学生“群情激昂”。
④教育效果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要树立“终身观念”,不可急功近利。
黄老师的学生虽然在高考中不及文老师的学生。但品性刚正,最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卓越的成绩。文老师的学生虽然高考大获成功,但为名利不择手段,最终蹉跎。
【解析】题干要求考生对两位老师的做法做出评价,应先明确态度,即认可哪一个,然后再“拟三条理由加以分析”。先概括老师的做法以及这种做法的结果,比如黄老师,他注重德育,培养德智兼备的人才,肯定每个岗位的价值;文老师,他注重成绩,以“大奔”论英雄,采取物质刺激。这两位教师的做法都有可取之处,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