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C
返回首页 | 学习强国
关键字: | 时间:2025-11-06 04:38 | 人浏览

【答案】γ-氨基丁酸是一种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导致Cl—进入细胞,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麻醉作用的机理如图2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

γ-氨基丁酸是一种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导致Cl—进入细胞,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麻醉作用的机理如图2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所示效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合成的γ-氨基丁酸必须贮存在突触小泡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γ-氨基丁酸的释放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的功能,该过程发生的信号转变情况为____________。

(2)临床上与辣椒素同时注射的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请结合图示,简述γ-氨基丁酸产生上述作用效果的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γ-氨基丁酸的含量不正常,若将γ-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药物抑制了γ-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γ-氨基丁酸的分解速率_______,从而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答案】

防止被细胞质基质内的酶破坏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电信号→化学信号 相同 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使氯离子内流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位保持外正内负(或外正内负的差值更大),不能产生冲动传递兴奋 降低 抑制

【解析】

图1和图2是两种抑制神经兴奋发生的过程。图1过程是突触前膜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加强突触后膜外正内负的电荷分布;图2过程是阻止能引发突触后膜兴奋的钠离子的内流,从而阻止了兴奋的产生。

(1)神经递质都储存在突触小泡中,是因为防止被细胞质基质内的酶破坏。γ-氨基丁酸的释放属于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这种过程发生在突触前膜发生的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化。

(2)据图2可知,局部麻醉药可在辣椒素的作用下进入细胞中,与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关闭,导致钠离子不能进入细胞内,从而不能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即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兴奋。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是氯离子进入细胞,导致突触后膜静息电位加大,不利于产生动作电位,进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故两者作用效果相同。

(3)γ-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γ-氨基丁酸转氨酶活性,不能催化γ-氨基丁酸的分解,使γ-氨基丁酸的分解速率下降,从而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产生。

答案有错

上一篇: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到的生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下一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其中草原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紫气C手机端XML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