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①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至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 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 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B. 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 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 这首词,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1】D
【2】D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词的内容及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读这首词,理解词句的意思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对照四个选项的理解,判断表述的对错。D.理解错误,词的下片,作者与李辅之分别后,离别之愁无以排遣,便借酒消愁,希望借“一尊白酒”来“寄离愁”,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不仅如此,作者还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是借流水寄情。借对水“几日到东州”的发问,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并非写“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故选D。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本词运用的写作手法、修辞方法。D.“一尊白酒”寄托“离愁”是“借物抒情”的手法;《赤壁》则是“借史抒怀”,写法并非一致。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