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C
返回首页 | 淘宝问答 | 提交答案
关键字: | 时间:2025-11-17 15:05

发布时间:2024-09-15 10:14

| 人浏览

【答案】2015春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综合练习二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综合习题二及答案
1.简述节拍音乐经验获得机制。
考核知识点:第八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一)节奏第二节节奏型
标准答案:
(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拍子。
(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拍子的理解。
(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的理解。
2.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
考核知识点:第十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三)音色第二节打击乐器的音色
标准答案:
(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
(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
(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3.“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
考核知识点:第八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一)节奏第二节节奏型
标准答案:由于输入法等原因,无法正常显示,具体参见教材p208
4.简述声音的高与低经验的获得机制。
考核知识点:第九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二)旋律声音的高与低经验的获得机制
标准答案:
(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低。
(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与下。
(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高低声音。
5.简述速度的快与慢经验的获得机制。
考核知识点:第十一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四)速度速度的快与慢经验的获得机制
标准答案:
(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的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的经验;
(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
三、论述题
1.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考核知识点:第二章学前儿童音乐特性(一)第一节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本体特征二、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再现特性(三)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
标准答案:
对幼儿园教师来说,挖掘音乐作品的再现内容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步骤:第一部,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第二步,动作表现,旨在全市再现内容。
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器乐曲再现特性的挖掘
步骤一:画出此图的结构图,确认音乐内容主题。
对再现性乐曲作出句式分析后,往往比较容易得出曲子的主题内容。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用语言表达的乐曲的主题内容是音乐之外的东西,对教师的备课来说很重要,但对音乐教学过程来说只是附带的内容。
步骤二:把音乐的再现内容用动作诠释出来。
这个阶段是教师的理性分析阶段。理性分析是感性表演的前提,当进入音乐课堂时理性进入隐性,呈现在幼儿面前的是教师的感性表演。
《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句式结构图:
,A.B‘A’/
,ab.a’段尾abcaba’尾声
(由于输入法等问题,详细请见教材p27)
《未出壳雏鸡的舞蹈》主要表现了小鸡努力从蛋壳里钻出来的情景,通过用嘴啄、扭屁股、扇翅膀等动作表现。可爱的小雏鸡跳起了滑稽可笑的舞蹈,加上装饰音乐的轻巧、活泼的音调。维妙维肖地刻划出雏鸡叽叽喳喳乱叫,活蹦乱跳的形态。我们从中不仅可以听到雏鸡的叫声,还可以听到它奋力地啄食蛋壳,力图破壳而出的声音。(见教材p27)

答案有错

上一篇:2015春电大《金融风险管理》综合练习题五

下一篇:2015春电大《婴幼儿营养与保健》综合练习四

紫气C手机端XML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