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根据波特—劳勒模型,激励的程度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的吸引力。 |
|
|
| 2.美国的罗伯特·豪斯和迪尔教授提出的综合激励模式对管理者也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即要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必须从内激励入手。 |
|
|
| 3.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惩罚。 |
|
|
| 4.保健因素同工作内容有关,激励因素与工作环境有关。 |
|
|
| 5.人的需要的主观感受性决定了人们需要要的差别性,也决定了改造人们需要的不可能性。 |
|
|
| 6.激励的实质就是通过目标导向,使人们出现有利于组织目标的优势动机并按组织所需要的方向行动。 |
|
|
| 7.根据需要层次理论,五个层次需要可以同时对个人产生激励作用。 |
|
|
| 8.某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宜参加剧烈运动项目,但他却想成为一名长跑运动员,想而不得,他很苦恼,他这种挫折感源于个人过于狂妄,目标太高。 |
|
|
| 9.需要是积极性的本源,环境对积极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强化作用。 |
|
|
| 10.根据归因理论,把失败归于稳定因素会提高以后工作的积极性,归于不稳定因素可以降低工作的积极性。 |
|
|
| 11.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如果管理者真正了解了员工的需要,依其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来进行激励,则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 |
|
|
| 12.表彰和奖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批评和惩罚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
|
|
| 13.ERG理论不仅提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挫折—倒退”趋势。 |
|
|
| 14.需要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原动力。 |
|
|
| 15.麦克利兰认为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造就高成就需要的人,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要注意发现、培训有成就需要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