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 )
A.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C.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3】李白的诗以丰富的想象著称,这首诗中哪两句诗最能体现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1】B
【2】杨花、杜鹃;漂泊不定的杨花、叫着“不知归去”的子规,是暮春时节的象征,作者借 此营造萧索的氛围,融情于景表达了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让明 月带着诗人的思念与友人远行,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关切之情,极富想象力和画面感。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朗读断句能力。B项“五溪”不可划分。改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中常见景物所蕴含的情感的把握。这里考查了杨花、杜鹃。古诗词中有一些常见景物的象征含义需要学生去积累。如:月亮一般说来是思乡的代名词。菊花 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鹧鸪鸟的鸣声 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寒蝉是悲 凉的同义词。鸿雁是每年秋季南迁的大型候鸟,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柳树表惜别。“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3】本题考查对李白诗歌丰富想象的特点的把握。也是考查学生对诗歌画面的理解。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更好理解。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想象到让明月带着诗人的思念与友人远行,极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