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当今社会,时间就是效率。有人说凡事兵贵神速,不学蜗牛爬,要学千里马;也有人说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慢,是一种正在失传的乐趣。
【答案】快与慢
人生是一次曲折的旅行,如果走的过快,便会忽略沿途的风景,但如果走得过慢,就会浪费时光最终不能到达成功的终点。因此,快与慢结合起来,才能走好人生之路。
我们正处在快节奏的时代之中,太慢的节奏会使我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但如果节奏过快,会使我们身心俱疲。我们要学会该快的时候绝不拖拉,该慢的时候慢下来,将快与慢结合起来,才能适应时代。
慢,是一种认真执着的追求。
曹雪芹写《红楼梦》时,“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哭成此书”。每一个字句,都经过他慢慢思考和斟酌,字字看来皆是血。没有他的慢,他的认真,便不会有这部旷世巨作。是慢的追求成就了曹雪芹和他的千古奇书。
纵观历史,数不胜数的文学著作,为人熟知的科学理论,都是文学家、科学家们耗费数年甚至一生才写出、发现。慢是一种对艺术和科学的不懈追求,慢是他们成功的诀窍。
然而,人生不能一直慢下去,该快的时候要马上行动。这就好比赛跑,只有快才能成功。
快是高效的体现,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充实有意义。
著名数学家欧拉曾在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在此期间,他既要主持科学院的日常工作,又要进行科研工作,同时,还得去科学院的附属学院讲课,一人身兼数职。在这期间,他以惊人的效率在分析学、数论和力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欧拉用他的行动告诉世人,快节奏可使人完成数倍的工作,并有所成就。高效率的欧拉因为快,使他的人生更加充实有意义。
但人生不能一直快下去,该慢的时候不能快。最近流行的“中国式过马路”,体现了国人在高速时代过分追求快,无视规则与法律,同时图快的直接后果会威胁到人的生命。
快与慢应相结合,是对人生的大彻大悟。懂得将快与慢结合起来的人是人生的智者,精力充沛的时候快一点,提高效率;疲惫的时候慢一点,品味一下生活,这样的人生才充实,精彩。
在某些方面,快,意味着匆忙与失去乐趣;慢,意味着充实与升华。而在另一些时候,快,意味着果断与效率;慢,意味着犹豫与胆小。在该快的时候,请勇敢地向前大步迈进!在该慢的时候,请轻轻地放慢脚步流连一下!
将快与慢结合起来吧,这是生活的哲理,人生的智慧,成功的诀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材料主要围绕“快与慢”展开。“快与慢”这个话题很宽泛,可以从“快”的角度立意,如可写快速发展给人带来的种种好处,也可以写快节奏的生活给人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心理压力;也可以从“慢”的角度分析立意,如可写“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也可写“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学习,稳稳当当的工作”的沉稳,以及“水流心不竞,云在俱意迟”的从容等。“快与慢”是关系型的话题,最好要围绕其关系展开,全面分析,如快的优劣,慢的好坏;以及何时应该快,何时应该慢,什么情况下快,什么情况下慢等。参考立意:请停一停,等待灵魂的脚步;该快当快,该慢当慢;慢是一种智慧、豁达、享受;只有快,才能赢得先机,赢得世界;慢在心态,快在行动等。如先确定标题“该快当快,该慢当慢”,然后结合一些俗语,如“快刀斩乱麻”“慢工出细活”等引出话题,快与慢的关系。然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先说“慢”的好处,如现代生活高速向前,每个人都在追求高速度、高效率,可有些事是急不得的。只有静下心来,慢慢地欣赏才能出味的;放慢脚步,置身于自然,感受心情自由的舒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安宁等。再说“慢”的弊端,如有的人慢是因为犹豫,是因为逃避,是因为缺乏面对问题的勇气等。得出结论,该快当快,该慢当慢。最后可以写自己的认识或做法,如在该快的时候,请勇敢地向前大步迈进;在该慢的时候,请轻轻地放慢脚步流连一下等。
【素材】
疾驰的快马,往往只跑两个驿亭;从容的驴子,才能日夜兼程。
胜利者不定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最能耐久的人。
走得慢点,走得远些。
蒙蒙细雨持续得长久,暴风骤雨一扫即过。
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仅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伟大的艺术需要耗费时日,生活的艺术,更需细细品尝,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其实有时“慢”也是一种享受,一种安全、一种放下的心境。学会放慢才不会觉得遗憾;学会沉淀才能有更多空间。
“快”,是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那种拥有天生的“快”的禀赋的人是有的,但“天才”毕竟是不多见的,绝大多数还是靠后天训练、不断摸索,是辛勤耕耘、反复磨练的结果。事实上,很多快手也是先慢后快,从慢发展而来的。一位新闻界前辈就坦承,自己年轻时经常为写一篇千字文小稿熬上几天,硬是写不出。也就是这样的一次次磨炼,开始由慢而快,逐渐成了人们所说的那种“快手”。
古人曾说过:“玉不磨,不成器。”玉乃天成,往往生在山中人未识,只有经过玉匠的精心打磨,方才熠熠生辉成为稀世宝物。这生辉的过程就从慢中来,慢中见璞玉。生活也像琢玉,慢以致远,在悠闲中才能品位生活的情趣,感悟生命的真谛。古人好喝茶,一杯茶往往就是最好的休闲,“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以至于喝茶喝出了文化,茶的种类成千上万,倒茶的茶技也有门派之别,品茗也各有讲究。以陆羽的《茶经》为脉,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华古老文化的根,这不得不得益于闲人杯中的“慢茶”。